Ch1
經濟學
定義:研究人類如何進行選擇的社會科學,所做的選擇都有背後依據的道理。
起因:資源有限,慾望無窮。因為資源具有選擇性及稀少性,所以人們必須有所取捨。
人們依照著自己的個人偏好,依據機會成本,進行成本效益分析,所做出對自己最好的最適決策。
Ex1:
當你只有一萬元,但同時面臨要送媽媽或女朋友禮物的抉擇,你個人偏好,
決定了你的選擇,同時也代表你所犧牲的機會成本。
面臨最基本的四個問題:what how when for whom
要生產什麼?怎麼生產?什麼時候生產?對象是誰?上述都是你所需要做的選擇。
而為普遍人類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我們稱為-經濟制度,分為共產主義、資本主義。
共產主義:財產權公有化,經濟決策中央集權,重視公平但缺乏效率。
資本主義:財產權私有化,經濟由市場決定,價格機能對市場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,會自己調節。(來自亞當斯密國富論)
依據觀察對象主要分成兩類分別是
個體經濟學:主體為個人經濟->消費、生產、工作、休息
總體經濟學:主體為整個國家->國民所得、失業、通貨膨脹
在面臨不同的事情時,個經跟總經觀看的角度不太一樣。
For example: ECFA、冰島火山灰
ECFA︰
個體:個別產業衝擊(有人有利有人有害)
總體:對物價、失業率、GDP等影響
冰島火山灰:
個體:航空業看衰,租車業常紅
總體:歐洲經濟受到影響,進而影響全球經濟。
而經濟學又可依不同角度有別種分門別類的方法
依照涵蓋內容分成-
狹義經濟學:典型經濟問題
廣義經濟學:法律、婚姻、教育
依照觀看角度分成-
實證經濟學(positive economics):就事論事,因果關西,以客觀角度求出事情真相
規範經濟學(normative economics):個人價值判斷,進行政策取捨(個人主觀)
現今,我們大部分的國家多為資本主義,在價格機能這隻看不見的手操作下,由供給和需求自然會決定市場價格,
再透過價格引導資源分配流向,完成交易與生產的最終配置,形成柏拉圖效益。如前所述,資本市場具有經濟效率,
在完全競爭市場下,市場供給、需求自然而然會決定價格,使資源獲得最終配置,但為什麼我們現今的社會沒有出現完全競爭呢?下述四個原因:
獨佔支配:任意支配生產產品價格->price maker
公共財:人民不用付費便可享有
外部性:天災
資訊不對稱:勞資雙方資訊不流通
這四個原因擾動市場均衡,市場沒有透明化,勞資雙方不對稱,造成價格機能失調。
而經濟學方法論是一個方法,希望能釐清真實世界的錯綜複雜,把複雜變成模型,找出一個法則規則提出一套說明。
在建立模型之前我們要有幾個共同假設,有些人批判,設立假設並不符合現實生活,現實生活變數太多。但世界千變萬化,
在理出一個共同的法則之前,我們必定需要先將幾項變數固定,進而早出最重要、最有影響力的,否則就不能預測每個變數所帶來的影響,進而準確推測結果與解釋現況。
我們假設:
1.理性決策:
消費者:追求效用最大 生產者:追求利潤最大
2.特殊假設:
效用:可計數or不可計數 國家:自給自足or開放國家
模型建構流程:variable->equation->model
Variable可分成:
內生變數:endogenous variable 其值未知,有待模型確認。
外生變數:exogenous variable 其值已知,由市場外因素決定。
名目變數:當期價格
實質變數:基期價格
存量:某特定時間的資本累積量,如外匯存底或資產負債表上述 。
流量:某段時間內所衡量其價值,如損益表上述的或GDP
Real world->basic assumption->建立經濟模型
->經濟分析(optimization,cost-benefit analysis,equilibrium部分or全面)
->理論收成測試->解釋推測現況->公同法則
理論沒有對錯只有好壞,只要合乎邏輯,好的理論可以預測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h2
個體經濟學:
研究主體:生產者與消費者,市場活動與資源分配
1. 消費者行為理論:
計數效用分析 序數效用分析 險性偏好->商品需求 勞動供給
不確定之消費者生行為理論->賭博 保險 投資理財
2. 生產者行為理論:
商品市場:max profit: TR-TC
要素市場: MAX PROFIT: P*F(L,K)-(PL*L +PK*K)
Macro :
GDP=Y=C+I+G (closed)
研究範圍:
1.主體:家計 公司 政府 外商(open)
2.市場活動:
Good market : Y=C+I+G+X-M
Labor market: Ns=Nd
Financial market:
Ns=Nd ->央行 Bs=Bd->財政部
簡言之,總體就是個體的加總。
以aggregate variable分析GDP=Y(N=money,P=price level,R=rate)
求之解決國家生活問題的方法,失業、通膨、景氣波動、經濟成長
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不同的model
共有七大學派、四大模型。其中最著名的起源為:古典理論、凱因斯理論。